在四届五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范卫东
(2020年1月14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予以审议,并请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2019年,学校在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党委决策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引,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动力,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江苏省教育大会要求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双高计划”建设为契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重点任务30条”,努力办好师生满意的职业教育。经过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行政各条线、各部门顺利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较好地推动了学校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注重学生成长成才
(一)坚持立德树人,提高学生政治素质和价值引领。
充分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加强对广大师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引导广大师生深刻认识党情、国情、世情、校情,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自觉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重任;把“两课”课堂作为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明确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要真懂真信真学真讲,积极传递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当代大学生要把个人成长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
积极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出台《关于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首批建设13门课程思政课;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主题引领,突出第二课堂的特色品牌引领,与社团活动有机结合,与社会实践有机融合,通过社团成果展示,参观调研、实践走访等,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学习能力的提升,突出学生自我的所看所学所思,紧扣教学主题,理论联系实际,以学生自身的感受实现思政教学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二)面向社会扩招,满足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学校落实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高职扩招100万”的任务要求,在教学资源极度紧张的情况下,面向社会人员统筹了60个指标,培养行业紧缺的高端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和现代室内设计人才。在学校的大力宣传和推动下,经过三轮报名,共有58名社会人员报考我校。根据《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面向社会人员开展全日制学历教育试行办法》,经过资格审核、笔试、面试等环节,共录取41人,其中待岗人员11人、农民工6人、退役军人3人、其他21人。还有4位本科学历的人员被录取,充分彰显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也说明我校的办学实力和影响力得到了社会高度认可。
(三)搭建高职人才培养立交桥,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实现人人出彩。
学校多年来招生就业两旺,每年省内考生录取分数线平均超出本科资格线40分以上。为了让更多不同生源的学生享有优质资源的机会,学校还开辟了多渠道录取途径,构建了提前招生、3+3中职对口单招、高考普招、3+2本专科分段培养、4+0本科联合培养等多元招生形式,还设置了45%省外招生计划。2019年,学校共确定招生计划数1792人,实际录取1792人,录取率100%,省内录取分数线继续领跑艺术类专业同类学校。
(四)以能力为导向,推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和精准资助。
学校近年来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作为推进就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以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提升就业竞争力。麦可斯第三方调研显示,毕业生近三年的收入水平持续上升,2018届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4305元,高于江苏省高职院校4172元的均值,且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整体呈上升趋势。无论从客观的收入水平还是从毕业生自身的感受方面均说明就业质量发展态势良好。同时,学校始终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对实际符合减免政策的建档立卡194学生,全覆盖进行了专项资助,资助金额达90.48万元。
(五)坚持以赛促教,结合专业特色推动双创工作。
坚持以赛促教、赛教融合,引导和激励学生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将所学知识和技能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思路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服务地方文化创意产业上下足功夫,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创效能力、造就创业人才。在2019年第十六届“挑战杯”竞赛江苏省选拔赛中,《流驻桃花坞——传统文化创新互动体验设计研究》获得二等奖,另有3个项目获得三等奖。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赛中,《“数”说非遗,让非遗文化“活”起来》获职教赛道一等奖,另获三等奖一项。教师的《形象设计》获江苏省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人才培养的内涵式提升
(一)以“双高计划”建设引领,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继获得教育部“创新行动计划”认定的6个骨干专业之后,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在省品牌专业验收中以“优秀”等级通过。学校成功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入选专业群B档。学校召开以“专业建设与课程思政”为主题的第十七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大会,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将主题教育的成果转化为锐意进取、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的闯劲和干劲,打造高水平的标杆专业群,把学校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苏工美”建设标准和方案。
(二)强化核心技能训练,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标准制定。
学校高度重视技术技能训练,以技能大赛为抓手,推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学校出台《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校大学生技能竞赛管理与奖励办法(试行)》,从制度层面提升参赛选手及指导老师的主动性、积极性。2019年承办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证融通”邀请赛(中华传统技艺)刺绣、雕刻和陶艺三个项目。“赛证融通”邀请赛是对“1+X”证书制度的一种有益探索和尝试,受到了孙春兰副总理高度重视,学校获优秀奖9项。承担了省人社厅职业技能鉴定“雕刻”“刺绣”两个职业标准的制定。3人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珠宝鉴定赛项三等奖,1人获国家林草局精细木工赛项二等奖,珠宝设计与制作多人获省赛一等奖,2名教师获得“江苏省技术能手”称号。
(三)构建职教上升渠道,继续做好现代职教体系建设。
为了更好地培养应用型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搭建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师资队伍,学校继续与南京艺术学院联合做好现代职教体系试点工作。2019年获批“3+2”本科教学联合培养项目2项,其中:产品艺术设计专业30名,服装与服饰设计30名。获批“4+0”培养项目1项,工艺美术专业50名。学校还做好与南京艺术学院的对接工作,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师资配备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沟通,及时有效进行指导。做好与南艺、南理工、江南大学等高校“专接本”、2.5年成教大专班的教学、考核工作。
(四)促进成果示范引领,推进学校教育质量提升。
充分发挥教育教学成果的引领示范作用,学校以《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五位一体”质量控制模式构建与应用》获得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为契机,努力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推进诊断与改进工作,目前已经上线教学信息诊改平台,推进诊改工作信息化。以《为民族传艺·为创新寻源:中国工艺美术非遗技艺教学数字化流程再造与应用》获得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为契机,引导教师开展专业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利用数字资源开展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改革。
(五)依托产教融合平台,提升为产业链供给人才质量。
学校在原有的“苏州市数字艺术协同创新平台”“工艺美术传承创新示范区”两个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基础上,对学校产教融合的定位、功能、管理机制等进行了整合,建设“长三角文化创意设计产教融合集成平台”,获得了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立项支持。平台将立足长三角,依托文化创意产业,提升高水平专业群服务水平,建成技术开发、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知识产权集成运行的产教融合共同体。
(六)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在第三批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期检查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雕刻艺术设计和宠物用品设计两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雕刻艺术设计立足江苏东海水晶特色产业,成立“东海水晶学院”开展联合招生,实现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入企;联合实施人才培养、实施“双导师制”,有力推动了水晶产业传统工艺的传承创新。艺术设计(玩具设计)专业与苏州锦恒公司合作,在学校成立企业设计研发部,开展联合招生招工一体化,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联合设计研发,实现了企业人才的联动培养。
(七)加强数字资源建设,服务专业教学方法改革。
根据教育部对已建成国家职业教学资源库更新率10%的要求,今年新增了11.32%的教学资源。同时,学校积极组织新资源库的建设,作为第二主持单位,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申请了“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资源库”建设,获得了国家职业教学资源库的立项。近期,视觉传达学院赴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校开展了资源库建设的推进工作,明确了资源库建设的目标与实施路线图。两个国家资源库项目的建设,为学校教师进行信息化课程的教学法改革奠定了资源基础保障。
(八)建设精品开放课程,深化“互联网+”改革。
发挥学校2018年两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成功经验,立足学校专业教学改革需要,继续投入资金与人员加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2019年,学校共有13门课程获得江苏省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立项,《艺术设计类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究》等3项获省高等学校教改研究立项。在2019年江苏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江苏省级赛中,学校获得两项特等奖、一项二等奖和三项三等奖,四位老师获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在江苏省“领航杯”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五位老师获优秀指导教师。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优秀校企合作教学团队
(一)引进高层次人才,引领教学团队结构性改革。
为了充分发挥行业领军人才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引领作用,推动行业优势资源进入教学,学校现有5名“产业教授”、2名“江苏省技术能手”参与本年度教学,积极引导与开展专业课程的教学与改革。同时,学校积极开拓产业教授资源,在2019年开展的第七批江苏省产业教授选聘工作中,有7名企业骨干带头人申报产业教授。为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还聘请了行业领军人才7人,引培高层次人才5名。学校贯彻落实人事部关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完成了服装设计专业、美术学专业和数字艺术专业3名博士的高层次人才招聘工作。
(二)实施师资培养项目,提升教学团队整体水平。
实施专业带头人负责制计划、双师工作室建设计划、校企师资结对提升计划等3项混编教学团队建设计划,建立教学团队立项建设与验收考核制度,对团队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产学研项目开发实行量化界定、目标管理,通过团队成员资格认证、准入、淘汰与轮换制度的建立与落实,确保团队整体水平的提升。2019年获批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2位教师通过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带头人高端研修考核验收,1位教师通过青年教师企业实践考核验收,5人参加国家级、8人参加省级培训,4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获批“省产业教授”4人。
四、强化科研工作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一)鼓励高水平研究,提升学校整体科研水平。
学校通过制度设计,鼓励教师积极申报高水平课题,使学校能够在培养精英人才、促进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2019年度在研或结题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数量共有5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1项,是项建华教授主持的《基于戏曲“四功五法”的民族动画表演体系研究及应用实践》;《我国大学导师制制度研究》获“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立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4项,分别是:《“苏作”雕刻工艺传承和创新骨干人才培养》《苗族银饰工艺创新人才培养》《漆画创作——以螺钿镶嵌的传统工艺在现代漆画中的运用为主题》《玻璃艺术创作·梯田意境》;有5件师生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2019年全校教职员工科研成果共计1210余项。论文发表总数达321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15篇、南大C刊3篇、SCI论文2篇、EI论文1篇、ISTP论文1篇;论文获奖20篇;出版专著10本,其中译著4本,专著获奖2项;个人作品集6本、编著论文集1本;个人展览3次,创作作品采用24项,设计创作作品发表60幅,其中核心期刊作品发表10幅。《服装CAD样板创意设计》入选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立项。
(二)推进政校行企合作,提升服务经济发展能力。
学校不断巩固和推进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能力持续增强。先后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共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基地”,与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苏州金螳螂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创博会展览有限公司、苏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吴中区光福镇、东山镇、横泾街道、高新区镇湖街道以及东海县等企事业单位开展技术服务合作,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合同)20余项,争取横向科研到账经费385.58万元。主动与苏州市教育局、经信委、发改委等部门加强联络与交流,了解苏州文化产业行业企业生产和技术需求情况。其中,我校师生与姚建萍、邹英姿、卢福英、梁雪芳等12位刺绣大师共同创作的苏绣巨制《一树繁华金羽扇》在“锦绣江南—中国刺绣艺术展”隆重展出。与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共同打造“创意贵州·黔东南工作坊”毕业创作,7个二级学院协同打造“雄安篇”毕业创作。
(三)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拓展与区域产业融合渠道。
学校积极开拓校企协同育人的路径,扎实推进事业改革与发展,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适配人才。学校筹建了苏州非遗学院,整合地方产业优质资源,培养高素质文化型传统工艺人才,振兴苏州传统手工艺。成立雄安新区“教学实践研发基地”,参与雄安文创作品大赛,为雄安新区培训传统工艺人才,设计开发旅游商品。首批雄安新区文创和非遗人才高级研修班顺利结业,将战略合作落实到行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合作筹建上美学院,开展产学研合作,培养动画策划、项目制片、原动画制作等高端动画制作人才。帮扶贵州旅游学校和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培养传统手工艺师资、课程和人才培养方案,输出苏工美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
(四)依托三大国家平台,构建终身教育的培训体系。
学校依托“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文化部非遗传承人群培训地”及“全国妇女手工艺培训示范基地”三个国家级平台,围绕“让每位参训者有获得感”的培训工作宗旨,坚持“需求出发、问题导向、专业引领、平台支撑、创新驱动”的工作思路,社会培训运行实施统一管理,完成各级各类培训1606人,实现到账培训金额523.06万元。通过挖掘优势、强化特色,形成了学校的培训特色,《高职优秀传统文化的动漫编剧与创作培训案例》《中职公共艺术课程骨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案例》《东西协作.精准扶贫——妇女手艺培训的“铜仁案例”》《道蕴初心,德泽使命——以党建引领“四有”人才培育》等培训案例,获得教育部师资培训视导组的高度认可。学校还将“精准扶贫”和“扶贫就业”作为培训主题,通过现代网络平台“快手”融入非遗培训课程,探索互联网全方面赋能非遗,全方位扶“智”非遗,逐步形成非遗技艺培训、非遗文创产品研发、电商销售等全链条覆盖的格局。
五、深化对外交流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与话语权
(一)展现中国设计力量,推动专业走向国际舞台。
学校SGM ART·MOUSE JI 2020春夏女装系列品牌发布会走上国际时尚舞台——米兰时装周。学校是第一个进入意大利米兰国际时装周官方日程的中国设计类院校。抽象的桃花坞年画传统图案,恰到好处地穿梭于现代服饰之间,将现代创意细节巧妙地融于中华民族的风情中。近年来,学校与国际著名设计师合作,组建教学团队,建设研发中心,开展联合培养,探索建立时尚品牌。继系列作品亮相北京中国国际时装周后,又瞄准国际舞台,将中国文化和元素用现代美学语言展现在顶尖时尚界。发布会取得了众多国际时尚界大咖的赞誉,国内外30多家媒体进行了集中报道。
(二)优秀教师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职教交流。
2019年度共有8个团组计36人次赴荷兰、日本、奥地利、英国、西班牙、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培训、交流与创作。应奥地利文化部邀请,沈樾、杨明两位艺术家到奥地利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艺术驻访交流。数字艺术学院教师创作团队受邀参加Animex国际动漫节,通过参展作品与西方高等院校、行业从业人员开展动漫游戏领域的交流与研讨,展现中国思考和东方魅力,共同探究未来动漫产业发展方向。
(三)开发高质量校企合作课程,培养创意产业留学生。
根据国家及江苏省两级政府的留学生发展及培养计划,拓展校企合作培养留学生的途径,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服务。在做好短期留学生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学历留学生的培养工作,提升学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将学校建设成为艺术设计类专业国际留学生的目标地。2019年留学生工作取得长足进步,长短期留学生共计330人,分别来自法国、奥地利、美国、印度尼西亚、孟加拉、柬埔寨、荷兰,加拿大,学生人数及国别数均创历史新高。学校数个专业开展双语专业建设,并建设多门双语精品课程,成为省内欧美发达国家留学生人数最多的高职院校。
(四)共同开展合作教学,推进教学方法国际接轨。
组建中外教师团队、实行中外学生互动、引入国外教学项目,是学校扩大国际交流的受益面,促进学校专业内涵建设,促进学生普遍成长成才的重要手段。2019年学校共举办了各类国际合作教学的工作坊课程11项。荷兰CIBAP学校和学校合作课题——“‘借用’的艺术”在视觉传达学院开展。42位中外学生组成十个工作分工合作、互相学习、一起动手、群策群力,学校教学互补的方式,弥补了中荷师生在教与学中的差异性,用平面及展示的设计语言实现了两种文化的对话。课程中跨方向、跨专业、跨国籍合作教学的新模式,培养了学生的设计创造力,开拓了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实现了合作互助的创新精神。
(五)创新海外分校模式,开办中国传统工艺学堂。
学校积极推进优秀传统工艺文化输出工作,在多个国家举办中国传统工艺学堂。通过开展桃花坞木刻年画、书法、中国书画、陶艺、刺绣、中式家具制作、漆艺、团扇等中国传统工艺培训,苏州园林、景观设计微课堂、时尚的启蒙、博物馆的奥秘等系列课程培训,对话艺术设计教育,输出中国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案,传播中国传统工艺文化。2019年,学校师生分别在日本、法国、荷兰等国开展中国传统工艺学堂,师生们精心准备了中国传统工艺课程——《书法》《剪纸》和《书画》,为日、法、荷学生进行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授课、交流及实践。
六、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推进学校内部治理能力提升
完善就业质量监控机制,继续与MYCOS(麦可思)合作,开展2018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估。启动并完成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完成了学校年度质量报告、企业年报等。学校2019年获得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编委会发布的高等职业院校“育人成效50强”。学校今年重点推进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信息化支撑工作。经过多轮论证与考察,通过公开招投标形式购置了教学数据应用与整改平台,设定了100多个核心数据点,搭建各层级的数据呈现形式,为学校质量保证与诊改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推进学校信息化教学质量建设,推进依托大数据分析的内部治理体系构建与完善。
结合学校内部质量控制体系要求,对原有制度集中废改立,保留制度120项、废除27项、整合修订101项,新建27项,修订与新建共计128项,形成用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质保体系。
七、传统与现代相交融,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一)举办“名城苏州毕业季”,推进文化融合创新。
学校和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市教育局、苏州市文广新局联合举办首届“名城苏州毕业季”活动,集中展示在苏27所学校2019届艺术类毕业生的创作成果,通过分享各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产教融合等方面的经验,共同推进“苏州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融合试点城市”建设,以一场文化盛宴向新中国70华诞献礼。学校共有“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和“现代艺术设计作品”两个维度7个学院23个专业、1617名学生的1304件(套)作品参展。
“名城苏州毕业季”期间,还同时举办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海报设计邀请展”“时光微影——苏州大学生首届微电影节作品展”“非遗新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时代传承项目展示”“我型我秀——2019服装设计作品发布会”“一生一味——2019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美塑新空——公共艺术作品展”“我创你淘——大学生创意作品集市”“苏艺新擘——名城校企对话”等系列活动。
(二)打造校园文化艺术品牌,用优秀传统文化育人。
建成颜文樑实用美术教育思想展览馆,筹办颜文樑美术教育思想研究会。实施桃花坞文化品牌战略,完成二个系列“桃花坞非遗名品”设计制作销售工作;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02—0577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剧国家级传承人尹斯明“抢救性记录”保护项目;参加“水韵江苏”江苏嘉年华香港展览,举办苏式生活·学校师生作品海外巡展(美国),推进现有新传人培养、传播非遗文化。组织“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获一等奖3项。参加苏州市声乐和舞蹈大赛,获各级各类奖项共8项。省级“大学生舞蹈团”以优秀等级通过省教育厅验收。承办“石湖讲坛”,推进国际教育园的文化品牌建设。
(三)建立校友融入机制,提升校友文化价值。
学校积极探索校友融入机制,有效整合校友资源,使校友在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积极的正向引导作用,邀请校友参与学校教学实践、学生学习导航、毕业生就创业指导等,提升校友文化价值。学校成立“校友导师团”,聘请了10位杰出校友,担当在校大学生的兼职导师,通过分享校友们的职场经验、人生经历,帮助在校学生描绘个人职业发展的蓝图,同时,也为校友所在企业选择和培养优秀人才,促进校友与在校学生双赢共赢。杨军校友做了导师团成立后的首场讲座:“成长和责任”。
(四)充分挖掘传承基因,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成功申报教育部2019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苏绣),努力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人才培养的高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平台和优秀传统文化宣传示范的窗口。基地将依托丰富的传统技艺与文化教学资源,不断挖掘苏绣传统文化的内涵,通过各种形式,打造以苏绣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为代表的“苏工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范式。
八、改善条件,努力提高服务保障水平
学校注重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服务保障水平,2019年度完成了7个二级学院实训楼改造,9个公共教室、3个语音教室的设备更新和维修改造、专家公寓热水管供应系统改造、暑期学生宿舍零星家具维修、学生餐厅和美术馆等屋顶补漏、美术馆大厅维修等工程50余项,对学生公寓内的所有水控设备进行了维护与维修,并完成了学生宿舍电控系统的网关与模块的软件升级工作,有效提升了学校节能减排工作;完成了学生公寓开水、洗衣自助服务改造工作,彻底解决了学生洗衣难、饮水(热水)难的问题,极大方便了学生的生活,全年投入基建改造维修经费1326.94万元,设施设备投入1073.86万元,提高了服务水平,有效保障了教学、科研、办公、学习、生活的正常开展。
2019年完成对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发展项目投入3660万元,其中专业群课程及教学资源开发投入303万元、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投入482万元、师资队伍建设投入684万元、国内外教学交流投入323万元、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投入95万元、智慧美院信息化建设投入733万元、各类重大活动(米兰时装周、广交会、创博会、毕业发放展示周等)654万元等,有力保障学校重点任务实施,为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提供了财力保证。进一步推进债务化解工作,全年还本付息1517万元,年底贷款余额降至1450万。2019全年政府网上商城直接采购518单,价值275.26万元,完成代理机构采购招标60项,预算金额3917万元,校内采购招标10项,预算金额74.46万元。全年新增固定资产8860件,价值人民币887.35万元,学校在册固定资产总额达人民币6.93亿元。进一步规范资金的使用,全年审签金额1409万元,完成学校修缮改造工程审计42项,核减82.6万元;完成零星维修项目审计37项,核减4.96万元,节约了资金,审计效益进一步提升。
九、以人为本,不断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学校重视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不断完善学校各类安全稳定工作领导机构,构建安全稳定工作网络,层层签订综合治理和消防安全责任书,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全面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专门制定学校校园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实施方案,专题召开会议进行工作部署,明确责任,提出要求,通过部门自查、工作小组全方面、多层次,地毯式的排查共排查出安全风险隐患点300多项,形成27项风险隐患内容上报数据平台,现在27项风险隐患内容已基本整治完成。组织开展了国家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反邪教、反毒品、反诈骗、急救等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教育培训演练30余次,有效地提高了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加强技防、物防管理,完善技防、物防设施设备建设和维护,提升安全管理的科技化水平。加强重点人员的管控,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发现情况,及时处置,在过去的一年里,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事件,有效保障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巩固了平安校园成果。
十、关注民生,切实增强教职工幸福感
学校高度重视教职工的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工作,学校内涵建设得到发展的同时,教职工待遇得到了同步提升,2019年学校追加教职工绩效工资1025.05万元,年底奖励性绩效934万元,党建、“双高”建设专项奖励100万元,补发房贴147.3万元,补发工资36.4万元;立足人文关怀,开展多形式的走访慰问活动,全年共发放慰问金4.86万元,发放传统节日福利食品费用82.9万元。努力为教职工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协调,增加公用自行车点、增加公交班次,解决师生出行不便问题。结合物价上涨因素,教工食堂增加投入伙食补贴25万元,适当提高伙食补贴标准,改善食堂伙食。根据党代会的承诺,今年实现教工奖励性绩效29.34%的增长,支持并组织教职工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促进了身心健康发展,切实提高教职工幸福指数和获得感。
各位代表,同志们:
2020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关键之年,是推进“中特高”建设的开局之年,学校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深化综合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坚持高质量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立足苏州、面向全国,国际有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艺术设计高水平高职院校”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