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双高建设聚力改革创新
努力创建“立足苏州 面向全国 国际有影响力”的高水平高职院校
——在四届四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范卫东
(2019年5月24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予以审议,并请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第一部分 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起始之年,也是我校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开局之年,在省委教育工委和省教育厅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党委准确把握新的历史方位,顺应时代大势,融入发展大局,发展方向正确、发展路径清晰、发展行动坚定,学校领导班子坚持问题导向、聚力改革创新、聚焦内涵发展,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为抓手,成功举办建校60周年庆典系列活动、“互适互生——毕业开放展示周”活动;成功召开第三次党代会,确定今后五年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对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作出战略部署,即紧紧围绕“一个目标”,打造“三个高地”,依托“六个平台”,实施“十大任务”,全面提升“八个显示度”的发展思路,为未来发展定向把航,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水平更高,师生获得感更强,社会美誉度更优,为建设“立足苏州、面向全国、国际有影响力”的高水平高职院校起了好步、开了好局。
一、强化内涵建设,“双高建设”开好局
学校扎实推进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得到专家组的高度认可,是一次性通过并较早启动建设的学校之一。建立年度验收制度,“双高”建设任务年度完成率达95%以上;启动国家“特高计划”申报工作;围绕40项核心指标,在国家教学成果奖、国家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课题申报、国家级技能大赛、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等关键指标上取得了新的突破,为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二、推进教学改革,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办学活力,以技能大赛为着力点,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为培养技能型、创新型人才探寻发展新路。2018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1项,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江苏选拔赛“平面设计技术”项目获第一名,指导教师被授予“江苏省技术能手”称号,第四届江苏省技能状元大赛总决赛获三等奖2项,学校被授予“高技能人才摇篮奖”;江苏省信息化教学大赛二等奖1项,选送的学生毕业设计作品在省级评比中全部获奖,其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团队优秀奖3项;参加省计算机大赛现场决赛的6件作品全部获奖;在第五届“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苏州赛区中获奖12项;完成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标准制定,全面启动教育部工艺美术、环境艺术、数字艺术等3个专业教学标准的撰写工作;完成省品牌专业中期验收工作;完成轻工“十三五”规划教材申报4项,立项3项,完成4部“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申报,2门教材成功入选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立项建设;启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组织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在线开放课程联盟成立大会暨“中华匠艺”在线开放课程群发布并选为理事长单位,完成13门“中华匠艺”在线开放课程群建设;组织首次公开课大赛、公共基础课程展,针对公选课资源需求,引入25门慕课通识课程;智慧职教培训2000人次。
三、内培外引并举,师资队伍建设呈现新气象
根据出台的《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学院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暂行规定》、《学院正高职称退休教师返聘留用管理规定》等文件,2018年引进省教学名师、三级教授1名和博士3名;现有在读博士8人,返聘2人;聘请行业领军人才和产业教授9人,打造省级以上教学团队1个,打造混编师资团队5个,获评工艺美术师10人;选送1位教师赴境外研修学习,组织19位教师参加省级培训项目,2位教师列入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带头人高端研修计划,3位教师列入青年教师企业实践计划。完成省教育厅下放评审权后首次职称评审和人才选育工作,修订职称评审方案,全年共评审通过副教授9人,副研究员3人,讲师8人,助理研究员3人;积极开展各类人才选拔和推荐工作,入选“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人,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333工程”第五期第三层次培养对象3人。
四、招生就业两旺,学生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顺利完成2018年提前单招、对口单招、普高录取、“4+0”本科联合培养、3+2本专科分段培养等多种形式的招生工作;继续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省外招生人数占总人数44.8%,录取新生1860人,高职专科江苏省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38分,超出本科控制线43分,3+2项目最低分468分,超出本科省控线73分,4+0项目最低分502分;与常熟高新园中等职业学校和江苏省东海中等专业学校开设3+3中高职分段培养项目,共录取70人,与高新区管委会共同开设“织绣班”录取53人;举办多场招聘会,承办江苏省百校联动特色专场招聘会,顺利通过省教育厅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专项督查,学院被评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指导毕业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获2018年“武进人才杯”江苏省第十三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专科组一等奖1名,三等奖2名,承办2018苏州国际教育园“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申报,71个项目获省级立项,出版《职业规划学程》和《创业教育学程》教材2本。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4.1%,年终就业率达到98%。2018年获“全国高职高专育人成效50强”称号。
五、推进政校行企合作,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积极探索机制体制创新,激发办学活力,牵头成立中国国际艺术设计职业教育集团,吸收130多家成员;扎实推进苏作工艺学院、东海水晶学院、贵州工艺文化(雷山)学院各项工作,与高新区管委会签约,共同开设“织绣班”,在此基础上,筹备成立“苏州非遗学院”。成功立项“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完成校外实训基地遴选、挂牌等工作,新增签约单位4家,新增实习基地13家。鼓励教职工开展高水平研究,提升学校整体科研水平,全年共计组织申报各级各类课题共计98项,江苏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省文化科研课题、苏州高职高专“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改革课题都实现了零的突破,组织结题26项,4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顺利实施并进入结项阶段;扎实推进知识产权建设工作,组织申报专利232件,组织登记学生著作权材料487件,承办第七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苏作与版权保护论坛”。全年科研成果共计1190项,论文发表总数达301篇,其中核刊34篇、专著10本,创作、设计作品80余项;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完成国家级职教师资、国家艺术基金、全国妇联妇女手工艺、中职公共艺术课教研等各级各类培训20多项,培训总人数达1000多人,推动更多行业企业依托职业院校广泛开展职工继续教育;推进与贵州、陕西的中西部协作,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受到协作单位的好评。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传统工艺工作站现场交流活动”在雷山召开,“传统工艺贵州工作站”被推荐为国家扶贫办“全球减贫案例”。
师生作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作品“广交会”同步交易展暨2018年校企创新成果对接会和第七届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和南京远东国际艺品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MOUSE JI SGM ART时装品牌发布精彩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遴选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参加“荷兰设计周”。
六、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国际化办学影响显著扩大
学校扎实有效开展留学生教育工作,2018年录取16名学历留学生,出台《学院留学生教育管理办法》,全年共有来自法国、美国、加拿大等10余所院校的146名境外学生参与共同课题、专业学习和访问交流;成功建设省级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精品课程1门,“中国传统工艺课程体验营”入选江苏省优秀留学生短期项目;稳步推进国际教学和办学合作项目,举办各类国际合作教学工作坊课程11项;11月赴美国进行为期两周的“苏式生活”师生作品海外巡展,这也是我校师生优秀毕业设计作品第一次走出国门;与法国LISAA学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法国让˙莫内学校就学分互认、学生互派、教师交流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积极组织教师赴海外培训及研修创作,共组织7个团组,46人次赴荷兰、奥地利、日本、英国、美国、柬埔寨、孟加拉等国家进行培训、交流;举办“法国督导培训周”活动,2018年学校再次荣膺“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
七、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鲜明,学术氛围日渐浓郁
举办以“崇德·尚艺”为主题的第十八届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56场,营造出良好的学术氛围。2018年是校友会成立10周年,结合60周年校庆活动,学校举办了多场校友作品展览、讲座等,校友捐款27万元,捐赠20余幅书画和工艺美术作品,发放8项共计12.7万元校友奖助学金,举办2018校友年会,成立了设计分会、福建分会和河北分会。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持续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合唱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建成颜文樑实用美术教育思想展览馆,筹建颜文樑美术教育思想研究会。实施桃花坞文化品牌战略,完成两个系列“桃花坞非遗名品”设计制作工作,举办首届中国苏州国际木刻年画展;组织参加“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获一等奖2项,承办“石湖讲坛”等。
八、强化后勤服务保障,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增强
学校开源节流,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全年从政府专项、企业捐赠、校友捐赠、租金收入等渠道筹措经费近2000万元;完善校友会、教育发展基金会运行机制,努力提高办学效益,稳步推进校园各项改造工程,有效保障了教学、办公和师生生活的正常开展。完成学生宿舍6人间家具安装、校园地下消防官网查漏维修工程等近50项,投入80多万元完成空调以及水电气等线路的维保任务,完成学生食堂等招标项目82项,完成固定资产采购登记1.26万件,新增固定资产超过1428万元;进一步规范资金的使用,全年审签金额4506万元,完成学校修缮改造工程审计29项,审计金额共计1062万元,核减180万元;完成零星维修项目审计12项,核减2.8万元。出台《学院经济类合同管理办法(试行)》,核签91份经济合同,金额达1701万元。全年累计还本付息1700万元,截止2018年底,学校贷款余额2850万元。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投入80多万元对校园安全基础设施进行更换和维护保养。建成智慧校园网络安全保障综合系统,综合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启动校园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进一步优化校园空间布局。
高度重视教职工的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工作,在2018年度的年终分配中,全校教职员工奖励性绩效工资人均增长6%,绩效创投42万元,“双高”建设奖励投入70多万元,补发房贴216万元,补发交通补贴35.72万元,补发工资76.8万元,补发传统节日福利食品费用33.6万元,切实增强了全体教职员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工会坚持开展“七必访”慰问活动,全年探望伤病、困难和生育教职工30余人次,为教职工发放困难补助5余万元,向上级工会争取困难补助4万余元,开展“慈善一日捐”善款募集活动,上交善款4.6万元。支持退管会、关工委工作,落实离退休老同志的各项政治和生活待遇。
回顾2018年度的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学校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部分同志理论学习和政治站位还需进一步加强;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方法和手段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三是开放办学力度,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方面,存在薄弱环节,步伐不够大;四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打造“双师型”高水平师资队伍,短板仍很明显;五是拓展国际视野,加强对外交流活动,成效仍待加强;六是校园品牌文化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总之,要以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为新的起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同舟共济,不断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2019年的主要工作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学校建设省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关键之年,更是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各项目标任务的开局之年。全校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全省教育大会、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要求,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为中心,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高水平“双师型”队伍,不断提升内涵建设和服务社会水平,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实现学校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全面深化党的建设工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全面加强党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教师党支部和每名党员教师身上;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和教师党员先锋工程,把教师党支部建成团结师生员工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加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精心组织五项专题培训,即中层干部红色之旅、辅导员专题培训、两课教师专题培训、纪检干部专项培训、学生干部青马工程项目。增强学习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党员干部师生综合素质,为高水平高职院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学必先立教师之德。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将师德教育摆上教师教育的首要位置。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政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文件要求,按照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标准,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教育引导,引导广大教师政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健全完善师德考评机制,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考核、职务聘任(聘用)和奖励评优的首要内容,实施师德师风、学术不端“一票否决制”。
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面对各种思潮的激烈交锋,要坚持立德树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一百周年讲话精神,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引导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充分利用主题教育、道德实践、典型选树等形式,借助教学课堂、社团活动、网络文化等平台,引导广大学生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自己“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过程中,影响、带动身边的同学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推动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化;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和研究,加强与兄弟高校之间的学习和交流;进一步完善辅导员队伍的培养、管理和考核,推进辅导员“三大平台四大精品项目”,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充分发挥“大思政”格局中的主力军作用,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推进“双高”建设,不断提升内涵建设水平
创新机制体制建设。以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和省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为契机,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服务传统工艺美术重点产区,探索具有现代学徒制特征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机制,探索混合所有制特色的二级学院建设,保障苏作工艺学院、东海水晶学院的有效运行,推动“苏州非遗学院”建设;服务国家东西部协调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探索东西部协作育人机制,继续推进贵州传统工艺(雷山)学院建设;筹建西班牙海外分校,探索境外办学新机制,增强办学活力;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服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探索中外产教融合校企“双育人”机制,着力激发企业参与和举办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推进“中国国际艺术设计职业教育集团”各项工作,实现资源共享。
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围绕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中心任务,启动国家“特高”专业申报,树立全国文化创意专业集群标杆。根据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调整专业布局,将专业梳理规划为传统工艺美术、数字创意、现代艺术设计三大专业集群,优势发展传统工艺美术专业集群,优先发展数字创意专业集群,优化发展现代艺术设计专业集群;每个专业集群以品牌(高水平骨干)专业为龙头,根据产业的新动向整合教学资源,增设2-3个小方向;推进国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开展国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启动国省级教学能力大赛;启动省级资源库备选库建设;筹备1+X证书试点;开展全国艺术设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课程共享、学分互认;举办2019毕业设计开放展示周;完成省级品牌专业验收工作;推进5个省高水平专业年度建设工作,完成年度建设任务验收工作;完成3个专业教学标准制定;启动2个专业认证;强化“文化导入、技能分层、融合创新”思路,构建“文化+”多元融合课程体系,切实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推动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推动实施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项目式教学;开发一批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一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实现学生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正着力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和人才培养能力。
三、打造优质师资队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办学保障
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建设改革的意见》决策部署,2019年将继续推进领军人才引进、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培育、师资国际化发展三大工程,吸引能工巧匠、行业大师进入教师队伍担任兼职教师或产业教授,和学校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联合打造能引领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师创新团队;继续做好博士、教授、行业大师等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完成2019年第四轮岗位聘任工作;修订《2019年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细则》,完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办法》,补充评审专家库;做好2019年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赴境外研修工作、江苏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的申报工作、高级访问学者申报和验收工作、“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第三层次项目的培养工作;继续做好2019年专业带头人研训和骨干教师专业培训、青年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等培训工作,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四、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
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精神,依托“中国国际艺术设计职教集团”平台,通过召开年会、举办高端研修班等形式,发挥牵头院校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做好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工程;深化校地合作,与诚品书店共建“苏州艺术设计协同创新中心”平台,对接“创博会”“广交会”“工艺美术博览会”;积极参与“镇湖刺绣节”项目活动,筹备建国70周年“绣美中华”刺绣作品展演,扩大社会影响力。做好高水平教科研成果组织申报,成立科研领导工作小组,做好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省高校哲学社科基金等国家级、省级重大科研项目和重点课题的申报工作;继续做好知识产权工作,提高成果转化率。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借助学校工艺美术培训资源,策划启动工艺美术“工作坊”师资培训项目;开发政府、行业和企业培训“冠名”项目;着力推进国家师培、非遗培训和全国妇女手工艺培训项目,策划开展帮扶帮困教育教学师资培训项目活动等。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的紧密对接,拓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广度和深度,推动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
五、以生为本,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拓展招生渠道,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实施招生宣传工作端口前移策略,坚持“走出去、请进来”,走进艺术特色高中等机构进行宣传,积极参加教育厅组织的各项招生宣传推介活动,开展美术类中学生“美院精彩一课”校园开放日、在校生回访中学母校专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积极展示学校专业教育优势。拓展4+0(3+2)高职与本科联合(分段)培养项目,做好提前招生、对口单招及普招等各项招生工作,坚持规范招生、阳光招生,确保2019年各项招生任务顺利实施;做好学生就业政策宣讲工作;组织江苏省“花桥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定期组织毕业生参加校内外专场招聘会,办好“江苏省百校联动艺术类专场招聘会”及其他专场招聘会;抓好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和上报工作,优化就业精准服务,加大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力度。加强就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切实推动毕业生创就业信息资源库建设;完成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搭建“双创”实践平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以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苏工美一箭河文创产业园”的验收工作为重点,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及教育工作。完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推动课程课题研究,出版校本特色教材;推进大学生创意创业众创空间、校内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以省创新实践项目为抓手,修订《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管理办法》,加强扶持力度,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组织开展创业模拟实训班、“创青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力争在国省级大赛中取得好成绩。
完善扶困助学体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将“扶困”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完善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利用大数据统计、走访座谈等方式深入做好各项资助的精准认定和发放工作;进一步拓展奖学金种类,完善学生奖助体系,全面推进资助育人;进一步规范学生违纪处理工作,加强对违纪学生的教育、管理和引导。推进“美院阳光心理工程”,完善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加强大学生心理志愿者队伍建设,继续开展好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品牌活动;积极利用新媒体开展宣传教育,坚持个体咨询服务与团体辅导活动相结合;加强预防干预,扎实开展新生心理健康素质测评、“青春健康同伴教育”和重点人群跟踪回访,不断完善“四级”预警防控体系。
开创文化育人新局面,营造优美育人环境。坚持文化育人理念,揭牌成立颜文樑美术教育思想研究会,系统研究其美术教育思想,出版顔文樑美术教育思想研究专辑,丰富学校办学内涵。以“苏作文化”为核心,组织开展“苏作文化”沙龙和专题研讨会,新孵化培育2个苏作文化类社团,举办“苏作文化”体验节、创意节等活动,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育人环境。积极创建省级大学生文化艺术团,申报教育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继续做强做精毕业设计开放展示周、学术活动月、校园文化艺术节、高雅艺术进校园、“紫藤花开”校友会活动等传统校园文化项目,努力打造具有院本特色的高职教育文化品牌。
六、扩大对外开放办学,提升国际化影响力
扩大国际交流合作,筹建西班牙海外分校教学点;建设驻奥、荷教师工作站;建设法国格勒诺布尔、柯布西耶“中国传统工艺学堂”,推广非遗技艺,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国际知名设计师工作坊;做好法国驻中国总领馆——中法文化中心项目;做好西班牙站“中华匠艺”海外巡展;积极参加英国、美国海外作品展;接待来自法国、奥地利、美国、荷兰、加拿大等多国访问交流。持续扩大长短期留学生招生规模,继续面向欧洲、东南亚、西非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留学生,2019计划招收学历留学生与非学历交流生200名,不断完善留学生学习、管理团队建设及制度建设;启动服装设计双语授课专业建设,建设院级留学生精品课程;组织师生文创产品参加文旅部外宣品展览,选派学生赴日本出国交流,为打造“全国高职艺术设计国际交流高地”奠定坚实基础。
七、加大智慧校园建设,打造“互联美院”品牌
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对照教育部智慧校园建设的规范和评价指标,整体推进“互联网+”智慧校园项目建设。推进基础网络设施和下一代互联网IPv6物联应用建设,形成比较完备智慧校园设施体系。完成校园信息门户向“一站式”服务模式的更新换代,将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与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建成一批改善用户体验,提升管理效能的移动手机应用APP。大力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深度应用,开展职教云平台的相关培训和深入广泛使用,推进6间录播教室建设,力争年内建成一批适应智慧教学模式的教学空间。建设智慧美院的数据分析平台,落实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方案设计和论证,力争建成有艺术特色的高水平虚拟实训中心。进一步完善江苏省艺术设计公共信息中心专项建设方案,逐步开展建设工作。
八、推进诊断与改进工作,提升内部治理水平
强化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按“五纵五横一平台”建设要求,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完成智慧校园诊断与改进平台建设年度任务,建成课堂质量保障系统并试运行,完成诊断与改进数据平台建设调研与初步搭建工作;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建设与利用,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满意度调查与反馈机制;加强课堂及毕业设计过程质量监督,做好新生入学和期中调研与分析;继续实施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形成由政府、学校、家长及行业企业等多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体系,编制2019年人才培养质量报告。
九、提高服务水平,做好民生保障
加强基本设施建设,做好服务保障。根据实际需要和经费情况,加强教学和生活设施建设,适时解决学生宿舍热水短缺、学校用电增容、公共教室改造等工程;增设后勤仓库用房,制定仓库货物采购、运行管理等相关制度,增强后勤保障运行能力;制定“学校临时工用工制度”,规避部分用工矛盾和风险,针对部分临时工种岗位,制定相对的应急方案;完善“维保招标项目验收管理制度”,建立维修和保养作业流水记录表和月报表制度,强化学校各部门和二级学院改建扩建项目论证、报备和审批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及招投标机制,优化管理平台,实现国有资产管理及招投标规范化。
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工作方针,以维护师生安全校园安定为主题,强化安全治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校园治安、消防、交通安全管理,不断优化校园安全环境,签订综合治理及消防安全责任书,修订完善校园安全应急预案及预警机制,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强化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和完善智防、技防和物防体系建设;做好敏感节点值班备勤工作,强化校园安全应急管理,全力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和维护稳定工作,加强校园秩序和重点部位的管理;强化安全教育与应急演练;定期组织排查安全隐患并督促整改;完成校园门禁等改造工程,努力实现 “发案少、秩序好、校园安定、师生满意”的目标。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升师生幸福度。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完善校友会、教育发展基金会运行机制,提高办学资源效益,健全财政经费管理使用机制,做好学校二级经费及高水平高职院建设经费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工作;完善财务管理平台建设,改进服务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按照教育厅财政厅要求,今年学校化债指标1510万元,计划1400万元还本,110万元付息,预计2019年底贷款余额将降到1450万左右;做好学生收费工作,2019年度计划完成非税收入5100万元。坚持绩效激励为主,兼顾普惠关怀,完善收入增长机制,在政策和财力允许的情况下,提高教职工待遇,实现奖励性绩效6%的增长,按相关政策,及时提高福利待遇,提高教职工幸福指数和获得感。
加强群团、关工委工作,凝聚学校发展动力。完善服务教职工的工作体系,不断加强文化建设和工会自身建设,团结激励广大教职工在学校事业发展中建功立业。召开学校四届四次教代会;加强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开展分工会创先争优活动;争创苏州市“模范职工之家”;推广“王汉卿劳模创新工作室”、申报“苏州时代工匠”;宣传苏州百佳文明职工柳建华同志先进事迹。关心离退休老同志生活,支持关工委、退管会工作,凝聚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以组织引导青年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用贴近师生的语言开展理论学习,结合建国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等重大历史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做好美院“青年学习社”品牌,举办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四进四信”活动、“与信仰对话”报告会等活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青春励志教育。
各位代表,同志们:
“积力所举,则无不胜;众智所为,则无不成”。学校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我们狠抓落实。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坚强领导下,全校上下同舟共济、戮力同心、开拓进取,以时不我待的朝气、扬鞭奋进的锐气,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立足苏州、面向全国、国际有影响力”的高水平高职院校而努力奋斗!